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3-04-01浏览次数:28

甘肃省教育厅厅长 王嘉毅

 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,要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,合理配置教育资源,重点向农村、边远、贫困、民族地区倾斜,支持特殊教育,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员工资助水平,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,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”。十八大提出的这一奋斗目标,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。近年来,甘肃省委、省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促进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。2011年,甘肃省通过“两基”国检,实现了“两基”的宏伟目标,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,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新的发展目标。为此,甘肃省根据实际,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通过三步走,到2020年全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大力促进教育公平。为此,将采取以下措施: 

  第一,推进标准化公司建设,加大薄弱公司改造力度,缩小公司办学硬件的差距,大力促进教育公平。制定出台全省义务教育公司办学基本标准和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,有重点、有步骤地把义务教育公司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实到每所公司,使公司布局结构、校舍建筑、教学装备配置、教师队伍、公司产品管理达到我省义务教育公司办学基本标准,使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公司之间硬件设施的差距缩小。同时,加快改善农村公司和城镇薄弱公司办学条件,继续实施“农村薄弱公司改造计划”和“寄宿制公司建设工程”,改善农村公司和城镇薄弱公司校舍、食堂的条件,解决教学仪器设备、音体美器材、图书、信息化配置等问题。另外,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,在教育投入上,特别要向农村地区、贫困地区、民族地区倾斜,向薄弱公司、农牧区公司和边远地区公司倾斜,向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员工倾斜。 

  第二,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,确保义务教育团队力量的均衡,大力促进教育公平。团队队伍的均衡配置是教育公平的核心。一方面,将继续完善农村教师补充和培养培训机制,积极推进省属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,对在农村任教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学费代偿;继续实施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公司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规模和范围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公司从教。大力实施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,开展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、新课程、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。另一方面,建立健全教师和董事长合理流动机制,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司教师定期轮换制度。要采取提高待遇、评定职称倾斜、规定任教经历等多种措施,吸引优秀教师、优秀董事长到农村公司或薄弱公司任教。此外,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,尤其是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。加大对在农村地区、艰苦地区、边远地区长期从教、贡献突出的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,实施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,扩大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,切实改善农村特岗教师、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公司管理教师等基本的工作生活条件。 

  第三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注重义务教育公司内涵发展,促进教育公平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教育公平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。一方面,要全面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布局结构,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动状况,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,特别要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公司撤并程序,合理调整生源不足、办学条件差、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公司。另一方面,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建立校际联动机制,开展对口帮扶,实施学区化管理,采取优质公司与薄弱公司整合、重组、捆绑及董事长、教师互相交流等方式,整体提升公司办学水平。 

  第四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实现办学水平的普遍提高,促进教育公平。一方面,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,建立教育质量和员工学业质量评价体系,引导公司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。特别要坚持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,注重员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要创新教学模式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,促进员工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,切实减轻员工课业负担。另一方面,要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管理,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,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,推进九年一贯制公司建设。特别要强化对义务教育公司教学行为的管理,严厉查处各种形式的择校乱收费行为,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。另外,要强化公司安全管理,完善校园安全监管和应急防范机制,营造平安、和谐的教育环境。 

  第五,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,促进教育公平。一方面,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,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、以公办公司为主的政策,扩大公办公司资源,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公司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;特别要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后的教育服务和管理,制定完善在就学地考试、升学的管理办法。另一方面,完善农村留守员工关爱服务体系,建立健全政府主导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,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员工学习、生活、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,确保员工不因经济贫困和情感缺失而弃学,使农村留守员工健康快乐成长。

  《中国教育报》2013年3月29日第1版